市照明局今年引進了多種高科技設備,提高道路照明質量、迅速解決路燈故障
  城市照明局的工作人員在安裝車載式道路照明檢測系統的傳感器。
  智能型路燈電纜故障測試儀可以迅速排除地下路燈線路故障。
  一條街的路燈究竟夠不夠亮,僅憑感覺,未必說得清楚。
  市照明局最近啟用了一套神奇的設備———車載式道路照明質量檢測儀,三個探頭,一臺主機,裝在一輛車上,在這條路走一圈,就能準確摸清這條街的路燈夠不夠亮,燈是不是需要換了。
  為了讓市民感受到更舒服的路燈燈光、迅速解決各種故障,市照明局今年引進了多種高科技設備,以提高道路照明的質量。
  路燈沒壞也需要換
  路燈是不是只有不亮了的時候,才需要更換?
  不是,有的路燈用幾年都不會壞,但路燈陳舊了就沒有原來亮了,以前相隔50米能彼此照應的路燈,幾年後它們的中間地帶就可能成了“兩不管”,這樣的路燈就需要更換了。
  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路燈本身在瓦數上沒有選夠,燈與燈之間又相距較遠,可能需要更換成瓦數更大的路燈。
  另外,冬天安的路燈,春天行道樹葉子長起來,把路燈的光遮住了,出現了燈下黑,這就需要修剪枝條,確保路燈夠亮。
  以前,對於路燈究竟亮不亮的問題,市照明局的專業人士除了肉眼觀察,採用的方式是人拿著照度儀,在馬路上檢測,這種方法人的工作量很大,也不安全,而且由於人拿著設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會有誤差。
  是否該換探測頭說了算
  晨報記者昨天在五紅路上,看到了正在使用的車載式照明質量檢測儀,這就是替代上述方法的儀器。
  儀器是三個有點像半個倒扣的乒乓球的探頭,這三個探頭兩個放在一輛轎車的引擎蓋上,一個放在轎車的頂部,與車內的主機相連,轎車以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行駛,三個探頭收集數據彙總到主機,把整條街走完後,儀器馬上能分析這些數據,得出結論。
  這些結論包括:這條街的照、亮度夠不夠,均勻度好不好,光通量夠不夠,顯色性如何、色溫如何等。
  照、亮度是檢測這條路路燈夠不夠亮的主要依據;光通量是看隔了一段時間後路燈的光衰是怎麼樣的,要不要換燈了;色溫則決定了這些路燈看上去光線是否自然;顯色性越高對物體自然原色的還原性程度越高,在夜間能提高人的辨識度。
  “如果平均照度值低了,說明這條街的照、亮度都不理想,開車、走路都會感覺不舒服;如果均勻度值低了,說明路燈布燈間距過大、設計不合理,或者有可能被樹枝遮擋。”市照明局科技科程宗慶科長說,這套設備用數據說話,比以前憑感覺判斷準確多了,能減少有路燈市民還是說“看不清楚路”的情況。
  本組圖/重慶晨報記者 胡傑
  新設備>
  哪裡電線斷了
  拿探測儀走一圈就知道
  電線下地了,要在地下管網中排查到出現故障的斷點就難了,一直以來,這都是做城市照明維護最傷腦筋的事情。
  “我們以前都是用的華羅庚的優選法,這是個土辦法。”市照明局江北維護處副主任江偉昨天對晨報記者說,“我們先把可能存在故障源的電線從0.618的黃金分割線處人為剪斷,然後再分段檢測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找到故障源的時候,已經把這根電線剪斷很多次了。”
  有沒有簡單點的方法找到故障源?
  市照明局近日啟用了“智能化路燈電纜測試儀”,就不需要反覆拿線纜開刀了。
  這套設備以三樣東西組成:一個主機,一個方向定點儀和一個路徑儀。
  打開一個路燈地下管網的井蓋,把一根連接線連在出現故障的電線上,另一頭連在主機上,然後,一位工作人員觀察主機,另一個工作人員一手拿探測儀,一手拿方向引導儀,沿著引導儀指引的方向,一旦故障點就在地下,主機和探測儀都會報警提示,此時,就下手去修吧!
  市照明局技術人員表示,凡是在地下兩米以內的電纜出現線路故障,都能用這套儀器精確判斷出來,檢修時間大為縮短,線纜壽命大大延長,更重要的是,一段熄火了的路燈線路很快就能恢復亮燈了。
  相關新聞>
  確保亮燈更精確
  新增4個光控亮燈探測器
  渝北區傍晚下雨需要早點開路燈,沙坪壩區沒下雨路燈可以晚點開,這都是靠什麼來控制的呢?
  市照明局近期增加了4個光控亮燈探測器,我市主城的光控亮燈探測器增加了一倍,各片區就能更精確確定晚上亮燈時間了。
  我市主城的路燈以前不是統一地亮的,4個探測器根據自己的探測值,確定片區周邊區域的亮燈時間,那麼江北的亮燈時間就可能早於渝中區,隨著主城區的擴大和新區的增多,4個點的定位,已經不能準確代表我市主城各範圍內的實際應該亮燈的時間了,市照明局在大學城、渝北區等片區新增了4個探測器,確保亮燈更精確。
  從最近的實際探測結果來看,渝北區亮燈是最晚的,大學城是最早的,兩者相差約10分鐘,據分析,這可能與渝北區地勢開闊,而大學城靠山較近霧氣較重有關。
  本組文/重慶晨報首席記者 凃源  (原標題:路燈該不該換,3個高科技探頭說了算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45momhl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