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收百姓禮 吃稀飯麵條忍痛度日

  四位醫護人員講述:焦裕祿最後的53天,是這樣度過的
  “我們家浩浩現在很健康,已經牙牙學語了。”昨日,新鄉的張先生給東方今報打來電話報喜。原來,今年1月3日,當時2個月大的浩浩因患心衰急需轉到鄭州治療。東方今報記者全程幫忙聯繫,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重症病人轉運服務中心第一時間派出急救車,將浩浩接到鄭州,保證了浩浩的救治,如今康復很好。
  “重症病人轉運服務是醫院發揚焦裕祿精神、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具體行動。”鄭大一附院院長闞全程介紹,焦裕祿生前的最後53天,就是在鄭大一附院度過的。
  □東方今報記者 董彩紅
  通訊員 曹詠/文 記者 沈翔/圖
  【記錄】

  焦裕祿以普通患者身份住院
  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開展以來,鄭大一附院結合焦裕祿生前在該院住院的情況,精心拍攝了紀錄片《焦裕祿最後的53天——追憶焦裕祿在鄭大一附院治療的日子》,通過該院當年治療、護理焦裕祿的四位醫護人員段芳齡、郭蓬芝、楊璧卿、樊鏡珍的珍貴回憶和講述,展現了焦裕祿同志病情加重後轉到該院接受治療時的感人細節。
  “蘭考就是我的家,走得再遠,你能不關心你家裡的事?!”這句話,鄭大一附院75歲的老專家楊璧卿記了半個世紀。
  時光追憶到1964年,時任醫院內西消化內科病區住院醫師的楊璧卿,正是焦裕祿的管床大夫。當時,焦裕祿以一位普通患者的身份住院,從沒提過任何特殊要求與照顧。幾天后,他們還是從成群結隊來探病的老百姓口裡得知,這位患者竟然是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
  疼得滿頭大汗也從不提啥要求
  “焦裕祿大大的眼睛,瘦瘦高高的個子,喜歡披著衣服,當時已瘦得皮包骨。”楊璧卿回憶道。
  焦裕祿來到醫院就已確診肝癌晚期並腹腔、全身皮膚結節轉移,當時都下了病危通知書,生命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查房的時候,經常看到他疼得滿頭大汗,可是他啥要求也不提,也從來不問自己的病情。”楊璧卿說,那時,她和同事私下裡議論,這人真堅強。
  不點營養餐 就吃稀飯麵條
  樊鏡珍,時任內西消化內科病區護士長。她說,當時醫院里也有營養餐,她們常說“書記你報飯時報好點,增加營養”。
  但焦裕祿從來都不同意,每次都是稀飯麵條。老百姓們念著焦裕祿的身體,挎著籃子送來雞蛋等營養品,也被他婉言謝絕,他讓老百姓回家拿雞蛋換點鹽什麼的貼補家用。
  要求把止疼針讓給更需要的病人
  83歲的郭蓬芝,當時是焦裕祿的主管大夫。她回憶道,肝疼痛是持續不斷的,很多時候看焦書記疼得厲害,就建議給他打止疼針。但當時(嗎啡)很缺,一個病區只有兩三針。焦裕祿都拒絕打止疼針,而是要求將藥留給更需要的患者。
  郭蓬芝說,如果要說“特殊照顧”,醫院的照顧就是在焦裕祿病房放了一把藤椅。因為疼痛,焦裕祿經常用右手緊緊按住肝部,胳膊肘則頂住藤椅扶手,沒多久,藤椅的扶手就被頂了個洞。
  儘管如此痛苦,行動已經非常困難,但只要見到醫生、護士進門,焦裕祿總是儘量起身迎一下,對誰都沒有一點架子。
  為了讓焦裕祿少受一些痛苦,醫護人員再去他病房,都會疾步走到病床邊,趕緊先擺手“焦書記,你別動別動。”
  【踐行】

  發揚焦裕祿精神 以病人為中心
  “他任何時候都心系群眾,敢於和困難、同疾病作鬥爭的奮鬥精神,以及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在我院職工和社會群體中引起了良好的精神共振。”鄭大一附院黨委書記張水軍說,治病期間,焦裕祿同志仍然心系蘭考人民,牽掛百姓冷暖疾苦,不屈不撓與疾病抗爭,使全院醫護人員進一步領會了焦裕祿精神的實質。
  “對於醫院來說,發揚焦裕祿精神就是抓服務和謀發展,一切以病人為中心。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都要體現在為病人服務上。”鄭大一附院院長闞全程說,醫院將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在提高服務水平、優化醫療流程、提高患者就醫滿意度、加快和完善醫院信息化建設上下功夫。
  【落實】

  重症病人轉運服務中心免費轉運患者
  今年1月,鄭大一附院設立了重症病人轉運服務中心,24小時專人值班,配備了兩輛奔馳專用車,每輛車上都配備了呼吸機、除顫儀、監護儀等設備。鄭大一附院急救中心副主任醫師蘭超介紹,3個月兩輛救護車已經跑了20萬公里。“最遠的患者是從南京接過來的,這項服務是完全免費的,只需要撥打我們的24小時熱線就可以了,就是要方便老百姓。”
  除此之外,鄭大一附院還成立了農村患者服務中心,協助農民患者辦理入院相關手續。推進專科專病門診建設,充分發揮先進醫療設備的作用,實行彈性工作制,解決患者就診過程中的瓶頸問題,縮短門診患者等候時間和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院後延伸優質服務至患者家庭,成立回訪中心,及時瞭解出院病人康復狀況,征求病人和家屬對醫院管理、醫療質量、服務、行風建設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成立患者投訴中心,實行首問負責制。
  在大力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良好風氣下,今年第一季度該院的總診療人數、出院病人數、住院病人手術台數較去年第一季度具有顯著提高。門診診療人數由865352上升為986678,增加了14%;出院病人數由62468上升到71526,增加了近15%。
  院長闞全程表示:“我們力爭為病人服務好,把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做扎實,取得‘三好一滿意’的效果,也就是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使百姓放心、群眾滿意。”
(編輯:SN0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45momhl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