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商業觀察
  外資投資機構之所以能夠獲得高額收益,除了他們具有早期挖掘、中期培育、後期支持那些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的專業能力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往往以長期的眼光來看待投資,懂得取得較高回報的投資大多需要耐心,而不計較一時得失。
  2014年5月7日,阿裡巴巴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IPO招股說明書。從招股說明書來看,阿裡巴巴背後的投資人主要是外資:馬雲僅持股8.9%,日本軟銀集團持股34.4%,雅虎持股22.6%,兩家境外機構合計持股高達57%。為此,中國航油前總裁陳九霖撰文認為,這是馬雲的悲哀?互聯網企業在給外國人打工。
  數據顯示,日本軟銀在阿裡巴巴發展早期為其註入兩筆風險投資:2000年2000萬美元,2004年6000萬美元。即使取可能的市值中間值2000億美元計算,軟銀所持股票價值就高達668億美元,投資回報率高達835倍。
  外國投資人賺取如此高額回報,難免讓國內投資人(包括不少知名投資人)羡慕嫉妒恨。但事實上,阿裡巴巴集團的情況並不是個例,中國互聯網企業巨頭中,騰訊、百度、新浪基本都是由外資控股。在創立和成長過程中,他們沒有得到國內投資人的多少支持,以致最後它們都不得不“為外國人打工”。在金融領域,也存在類似情況,引入的外資戰略投資者雖然持股比例受到限制,但所持股份大多為中資銀行上市前或上市時配售獲得,成本極低,即使拋售時機並未選擇恰當,亦賺得盆滿缽滿。
  而在二級市場上,外資投資機構也往往以眼光精準而引發稱贊。儘管A股近年來表現不佳,但以QFII為首的外資機構卻多次演繹了完美的“抄底”大戲。無論是2005年還是2008年、2012年,越是A股市場低迷時,QFII申請資格和投資額度積極性反而越高,最終收益頗豐。
  筆者認為,外資投資機構之所以能夠獲得高額收益,除了他們具有早期挖掘、中期培育、後期支持那些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的專業能力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往往以長期的眼光來看待投資,懂得取得較高回報的投資大多需要耐心,而不計較一時得失。例如,著名投資人巴菲特一直奉行的六大投資原則之一就是“長期投資”,他的單個項目平均投資周期都在八年以上,最少的也有個三年五載。
  對於大多數的中資投資機構,研究人士的評論多為“太過急功近利,他們大多是希望今天結婚,明天就抱上個金娃娃。”另外,由於當前多數中資投資機構缺乏差異化,投資目光多集中於熱點行業、熱點項目,而這種急功近利,也讓行業中的競爭行為毫無必要地增加了。再加上創業板和中小板的高估值使得投資機構更傾向於擬上市投資謀求短期收益,而非依賴企業成長獲得投資收益。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雖然起源於西方,但在中國的發展由於政策的引導使其發展得非常迅速,自1995年以來,活躍在中國市場的PE機構已由原來的不足10家激增至4000多家,給資本市場乃至實體經濟帶來的正面效應無法忽視。
  外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中國是一個強大的財團並隨時準備進行更多讓人嘆為觀止的資本運作,他們雖然很多時候或許面臨著“水土不服”問題但是卻是在基金運營管理、資源整合和杠桿運用等資本運作方式上的鼻祖。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放開,創新性的金融模式的探索與發展也勢在必行,中資投資機構更應當取長補短,回歸投資本原,通過專業化實現理性發展。
  □王瑩(財經評論人)  (原標題:阿裡巴巴為何“給外國人打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45momhl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